社會信用信息怎么采集、如何公開? 依法守信將會得到哪些激勵? 失信又將面臨什么樣的懲戒? 《廣東省社會信用條例》 將于6月1日正式施行。
5月17日,省人大常委會就《廣東省社會信用條例》召開新聞發布會?!稐l例》特別強調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如明確禁止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病史、生物識別信息,不得隨意公開個人信息,并規定市場信用信息采集主體依法采集信息時應當履行告知義務。
《條例》共8章58條,結合省情實際,注重銜接政策,針對問題立法,分別對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社會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信用主體權益保護、信用服務行業規范與發展、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
《條例》提出,應用個人社會信用信息應當有明確合理的目的,并限于實現目的的最小范圍歸集、采集個人社會信用信息。涉及未成年人個人社會信用信息的,應當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針對當前諸多App濫用權限收集用戶資料以及實體門店安裝人臉識別收集消費者信息等現象,《條例》專門明確了市場信用信息的采集要求,規定采集主體的告知義務和信用主體的權利,列舉禁止采集的信息范圍。
根據《條例》規定,采集市場信用信息,涉及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應當經信用主體同意,并告知信用主體采集內容、采集方式、信息用途以及信用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應當承擔的義務。
《條例》明確,采集市場信用信息,不得采集自然人的收入、存款、有價證券、商業保險、不動產信息和納稅數額信息。但是,明確告知信用主體提供該信息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取得信用主體書面同意并約定用途的除外;禁止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信息,疾病、病史信息,基因、指紋等生物識別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信息。
《條例》規定,信用服務機構、信用服務行業組織、其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有采集禁止采集的個人信息或者未經同意采集個人信息的,危害社會信用信息安全的,將提供服務與社會信用信息采集捆綁或強迫、變相強迫信用主體接受等行為的,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在加強社會信用信息管理方面,條例細化了公共信用信息各部分管理措施。在公開環節,明確界定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公共信用信息公開范圍。在共享環節,推動建立公共信用信息跨部門共享機制。公共信用服務的機構明確查詢使用權限和程序,建立信息查詢使用登記和審查制度。
《條例》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并適時更新激勵措施清單,可以對守信主體在行政許可中予以便利、公共資源交易中予以加分、信用門戶網站予以推廣等。
失信懲戒不得隨意加碼
《條例》規定,失信主體會面臨嚴厲的限制和懲處:約談;在行政許可等工作中,不適用信用承諾制等便利措施;在日常監督管理中,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在公共資源交易中,予以信用減分、降低信用等次;參與政府投資或者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建設項目,予以提高保證金比例;限制享受政府優惠政策支持,限制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限制參與表彰獎勵,取消參加評先評優資格,撤銷相關榮譽;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其他措施。
為避免重復泛濫的失信懲戒制度,條例對失信行為認定依據、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設列領域范圍、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認定標準和程序等方面制定了嚴格的規范。條例明確采取懲戒措施應當遵循合法、關聯、比例原則,禁止在法律、法規或者國家規定外增設懲戒措施或者加重懲戒,并對已悔過改正輕微失信行為的信用主體予以適當保護。
|